中新网吉林11月29日电 (李丹)吉林省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暨“智慧救助”模式推广现场会29日在吉林市召开。记者获悉,截至目前,该省79.9万城乡低保对象、8.6万特困供养人员得到有效保障。

吉林省民政厅厅长肖模文表示,近年来,吉林省民政厅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着力构建收入型困难群体、支出型困难群体和临时遇困对象三个救助圈层,会同相关部门给予分类救助帮扶,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肖模文介绍,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层面综合量化评审指标体系,家庭经济状况核对项目扩大到9个部门19类信息。实施类别化、差异化救助,对一般低保对象实行“补差式”救助,老幼病残等人员按一定比例增发低保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部签订照料服务协议。同时,建立了省定最低指导标准机制,确保保障标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612元和445元,比“十三五”末分别提高12%和22%。
吉林市委常委、副市长范传宏在发言中介绍,吉林市强化改革创新数字赋能,探索形成了吉林特色分层分类“智慧救助”工作模式。该市自主研发智慧救助“一网通办”信息管理系统,从救助申请到审核确认,全部层分类“智慧救助”工作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全面提升实现网络化办理。同时,建立31个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打通数据信息通道,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行“智慧救助”工作模式以来,分层分类“智慧救助”工作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全面提升。

吉林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省要大力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加快“智慧救助”建设,实现救助申请足不出户,就可掌上办、随时办、线上办,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务。(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社香港11月29日电 京港合作会议第五次会议29日在香港举行。会上京港双方就11个范畴的合作方向达成共识。
当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与北京市市长殷勇率领双方代表团出席会议。

李家超表示,北京是国家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底蕴深厚。香港是开放、多元、荟萃中西文化的大都会。在国家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两地均具有特殊地位及担当重要角色,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也能优势互补,创造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空间。

受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委托,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雁雄出席会议并致辞。郑雁雄表示,近年来,京港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各展所长、强强联合,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同树立了“一国两制”下城市间合作的生动范例。
郑雁雄强调,当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开启新征程,香港进入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新阶段,京港深化合作前景宽阔、商机无限。
会上,双方就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医疗卫生及中医药,以及便利港人在内地发展等11个范畴的合作方向达成共识。其中,双方将探索打造服务在京港人“一站式”咨询服务平台,并支持在京香港机构开展工作,加强政策信息交流共享。
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签署《京港合作会议第五次会议备忘录》。两地政府部门也签署《深化京港金融业发展合作备忘录》等四份合作文件。(完) 【编辑:刘阳禾】